超融合基础设施面面观

日期: 2016-05-03 作者:Clive Longbottom翻译:张冀川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想要知道超融合平台为什么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就要对其近代史有一个简短的了解。原有的大型主机模式由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构成的简单配置被分布式计算所取代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每一领域的厂商都在成长,比如服务器厂商Dell以及HPE,存储厂商EMC以及NetApp、网络厂商Cisco以及Juniper。 组织购买硬件设备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超融合平台,组合了来自各类厂商的最佳产品。

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问题,主要与专业人员相关。多个平台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理解各种组件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配置、监控并维护整个平台的员工。然而很多时候忽略了使用这些平台的主要目标:支撑业务。 刀片以及机箱让配置变得更轻松,特定的平……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想要知道超融合平台为什么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就要对其近代史有一个简短的了解。原有的大型主机模式由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构成的简单配置被分布式计算所取代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每一领域的厂商都在成长,比如服务器厂商Dell以及HPE,存储厂商EMC以及NetApp、网络厂商Cisco以及Juniper。

组织购买硬件设备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超融合平台,组合了来自各类厂商的最佳产品。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问题,主要与专业人员相关。多个平台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理解各种组件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配置、监控并维护整个平台的员工。然而很多时候忽略了使用这些平台的主要目标:支撑业务。

刀片以及机箱让配置变得更轻松,特定的平台功能进行了整合并创造了专业的机箱,这样的最优整合降低了对技能的要求。但是刀片计算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必须购买需要定期升级的专用机箱造成了厂商过度限制顾客的感觉。

超融合平台出现

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诸如DataCore软件、Nutanix、SimpliVity以及VMware等厂商创建了超融合平台。该模式预先配置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以提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上线运行的最优系统。现有厂商,比如Dell推出的FX2、IBM推出的PureFlex、HPE推出的融合系统产品已经紧跟这一潮流。

实际上,大型主机的分布式计算平台优势与问题并存。优势显而易见,超融合厂商已经设计了以最优等级运行的系统。除预先设计的硬件外,超融合厂商包括了一个预配置的软件堆栈,从相对简单的hypervisor、操作系统以及系统管理环境到具备智能工作负载管理软件的成熟的弹性私有云。用户需要对他们如何使用系统以确保其选择的正确性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无论组织选择特定工作负载系统还是灵活的云平台,一旦硬件交付后工作都会轻松很多。随着一切都被整合到一个系统中,采购组织的IT部门在配置系统时只需要做很少的工作。大多数情况下IT只需要拆开包装、组装、配置一些参数—IP地址、DNS等,然后开始安装应用。

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交互都是由厂商内置在系统中的智能软件直接管理的。这里存在争论:哪个厂商能够在超融合平台中提供最佳的智能服务?

超融合基础设施有哪些缺陷?

对某些组织来说,超融合基础设施可能非常不错,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大多数超融合平台基于商业组件构建,它们使用标准的硬件,主要是Intel CPU、SATA或者是串行附加SCSI硬盘以及标准的网络连结器。然而,很多内部连通性是专用的,之前使用专用机箱、刀片计算所遇到的问题再次出现。如果超融合系统的内部总线架构需要从原厂商购买所有额外的组件,那么将受限于原厂商。而且系统可能较少使用了商用存储,比如PCIe或mSATA模块——可能包括卸载处理器比如GPU。一些人将其视作危险信号。

这种安排可能并非看起来那样令人不安。伴随着超融合系统在外部实现标准化——在以太网上实现TCP/IP协议而且对厂商的特定设备不存在外部依赖——这样使用专用的内部技术并不是什么问题。

实际上厂商在系统中增加自有协议也具备隐含的优势。如果所有的超融合系统必需基于标准组件,采用标准的连接以及标准固件,那么所有系统就没什么两样了。内部硬件允许创新,这样一来厂商A的超融合系统可能远比厂商B的更满足用户独特的需求。

然而这并未缓解所有的担忧,扩展问题仍旧存在。

某些超融合平台是针对特定环境定制的。如果组织打算将超融合平台作为一个完整的私有云平台,那么你需要确保它能够以弹性方式共享资源,而且这些资源能够很轻松地按需成倍增加。

使用同一个厂商的设备,某些系统具备必须的扩展空间。其它系统需要用户购买另一个系统,本质上是构建两个系统的集群。某些系统允许企业很轻松地增加另一个厂商的设备,比如NAS或者SAN。其它系统以最优方式竞争使用外部资源。如果增加了一类资源,很多系统还需要同时增加更多的其它资源。考虑具有内置系统管理以及外部第三方设备管理功能的系统可能是合理的。

总而言之,有必要考虑超融合系统,因为它们允许IT部门更快地响应组织的需求。买主需要确保任何系统满足需求而且在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灵活调整。

作者

Clive Longbottom
Clive Longbottom

数据中心专家,IT研究和分析公司Quocirca的联合创始人兼服务主管,该公司总部设在英国Longbottom,并在该领域拥有超过15年的经验。拥有化学工程背景,他从事工作过自动化,有害物质控制以及文档管理和知识管理项目。

翻译

张冀川
张冀川

TechTarget中国特约专家,任职于某国企信息中心,负责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对虚拟化及云计算技术有浓厚兴趣,并在工作中积极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