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和容器所引发的数据中心变革

日期: 2016-12-18 作者:Jim O'Reilly翻译:王学强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软件定义基础架构、微服务和容器正在逐渐改变数据中心的构建和运行方式,未来的数据中心将会更加高效并且易于使用。

软件定义基础架构、微服务和容器是当前IT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这些技术对数据中心的构建和运行方式产生了颠覆式影响,并且能够提升系统性能、弹性以及易用性。数据中心正在从传统的死板架构转换为更加灵活和快速响应的全新架构,甚至成为快速资源分配的发起者。

软件定义基础架构的概念并不复杂。比如,通过软件定义数据位于存储中的哪个部分,之后创建一个全新VLAN,将代码移动到虚拟机中形成一系列微服务。这些微服务能够被随意扩展或者缩减。虽然底层的存储或者交换机硬件非常简单,但是标准API架构允许多个厂商之间的微服务同其他任何类型的设备进行通信。事实上,这种方式实施起来有些困难,仍在研究中。

可以将不同微服务组合在一起以实现特定目标,尽管现在相关标准仍在开发过程中,但是这种组合机制将会很快投入使用。在实际环境中,应用程序可能请求某项服务,如果当前没有可用服务,那么系统将会触发生成新的副本。

Hypervisor还是容器?

理想情况下,不断自我复制的微服务能够一直保持可用状态,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hypervisor创建虚拟机、在虚拟机上加载微服务镜像,之后启动所有这些组件,整个过程需要花费数分钟时间。相比于计算所花费的时间来说,这几分钟过于漫长了。

而容器能够作为这种敏捷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容器运行在现有的虚拟机之上,因此无需加载或启动操作系统镜像。而且容器只需要占用非常小的内存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容器中的微服务可以在几微秒之内完成启动过程。

Hypervisor和容器在操作时间上的差异对于敏捷性来说至关重要,容器在存储或者网络微服务中完成特定任务只需要几秒钟时间,因此如果使用hypervisor,那么系统开销占比以及负载等待时间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不断压缩的物理空间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超融合系统需要和应用程序以及存储共享计算资源。这还是一种负载问题:容器只需要几MB的系统开销,而hypervisor实例则需要数GB。如果使用容器技术,那么微服务不会占用服务器的大量空间。

微服务和容器所带来的挑战

在容器中快速创建和销毁微服务对网络性能同样提出了挑战。通常,这些微服务需要连接到远程微服务或者实际存储设备。为了能够和LAN集群兼容,存储之间的互联必须通过以太网,如果使用光纤通道还需要创建新的层次,而且不能满足软件定义基础架构的特性,因此全以太网平台更加易于管理。

另外一项任何软件定义基础架构系统都需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发布微服务,可以使用编排工具完成这项任务。比如当前存在多种可用压缩算法,应用程序必须从其中找到最佳算法以及可以从哪里获取相关服务。短期来看,这种方式可能不够灵活,但是编排工具能够不断提升整个过程的灵活性。

微服务+容器架构的安全问题和应用+容器架构的一样多。有人可能会抱怨微服务能够访问VLAN结构和存储,事实上,在任何环境中这种情况都会引发相关安全问题。现在,容器技术推出的多种机制能够保证其在防止内部租户攻击方面像hypervisor一样安全,但是容器的绝对数量以及其创建和销毁速度对于资源控制和微服务的签名验证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软件定义基础架构、微服务和容器将会引发数据中心革命,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需要相互配合。最终目标应该是IT环境更加易于使用,并且由租户运行、而不是由IT部门精心配置,在资源使用方面总体上更加灵活和高效。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翻译

王学强
王学强

TechTarget特邀编辑,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现任职于外企IT分析师,负责网络、防火墙和服务器等系统运维工作,对虚拟化、网络安全和渗透测试拥有浓厚兴趣,工作外热爱旅行、汽车和健身。

相关推荐

  • IT新职位要求提高软技能、业务头脑

    专家指出市场已经开始为非传统技能赋予更高的价值。很多企业现在希望潜在的员工除满足以往的岗位要求外,还具备某些业务经验或者至少对业务有大致的了解。

  • 《IT新架构》:凡所兴,必融合

    本期杂志讲述了容器技术可提供价格较低的硬件选择,其兴起给基于管理程序的虚拟化造成了相当的威胁。然而好的局面是并非要在容器和虚拟机之间争个你死我活,而是如何更好地结合二者。

  • 容器与虚拟机不对立:集成才是终极目标

    很多早期用户发现容器和虚拟机配合非常默契——就像是巧克力和花生酱。但并非是巧克力覆盖花生酱,容器、虚拟机这两种技术今后的融合看起来可能完全不同,要比巧克力酱棒的多。

  • 《IT新架构》:云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本期杂志讲述了供应商整合时代,IT市场多样化的选择让企业决策变得更加困难,特别是IT任何决策都要考虑成本问题,对于眼下流行的云来说,成本还是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