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帽公司近日宣布红帽卫星6全面上市。红帽卫星6是一个综合性解决方案,它通过配置软件分发、补丁和配置管理,以及物理、虚拟和云环境的订阅管理为红帽系统提供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
红帽卫星6的设计围绕三个关键主题:
- 简化:通过在管理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过程中减少工具数量、提高自动化并精简流程来提高IT效率,从而实现简化。
- 扩展:通过扩展来管理物理、虚拟、公有和私有云等多种平台中大量地理分布式系统
- 创新:开源推动了所有IT领域的创新,包括系统管理。红帽利用其在开源领域的专业知识集成了最优秀的管理能力,横跨多个开源社区和项目,用于交付红帽卫星解决方案。这使得企业能够在全面整合、被支持并经过认证的解决方案中利用最新的开源系统管理创新成果。
随着IT环境的复杂度日益提高,大量平台中需要管理的系统数量持续增加。IT机构必须采用正确的管理工具保证系统的可用性、高性能和治理水平。当前的系统部署在多种环境中,包括物理系统、多种虚拟化平台以及混合云,而且每个系统在不同环境中采用独立的、未集成的工具,这不但提高了成本和复杂度,还降低了管理效率。
红帽卫星6为管理红帽系统的生命周期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管理解决方案,为管理构建、部署、运行和淘汰系统所需的工具提供了单独的管理控制台和方法论。红帽卫星6提供了单一内容视图——这是一套RPM和/或Puppet模块,并通过过滤器和规则进行了优化。内容视图将软件和配置内容并置一处,并且在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环境中发布和推广,从而实现了端对端的系统生命周期管理。红帽卫星不仅可以管理红帽企业Linux和内容配置的生命周期,还可管理红帽企业Linux OpenStack平台、红帽企业虚拟化、红帽存储、红帽目录服务器、红帽认证系统和OpenShift Enterprise的生命周期。
红帽卫星6的其它新特性包括:
配置:能够在裸机、虚拟基础架构和公有云或私有云上进行配置,这些操作均可以在一个地点通过一个简单的流程实现,包括红帽企业虚拟化、红帽企业Linux OpenStack平台、VMware和亚马逊EC2。
系统发现:允许用户查找并发现无配置的主机,以实现快速部署。
偏移修复:允许用户采用报告、审计和更改历史数据的方式自动修复系统状态。
订阅管理:允许用户轻松地向已经注册的系统报告并定位您购买的产品,以实现端到端的订阅消费可视性。
红帽卫星6也提供了更高的扩展能力,它配备了新的红帽卫星胶囊服务器,用于帮助完成软件和配置内容的汇总与分配。胶囊服务器使用户能够随着环境中管理的系统数量增加而轻松地扩展红帽卫星,从而使内容管理本地化,无需进行网络跳跃便可保证每个地理位置都能得到充分的管理。为了防止胶囊服务器上的资源过载,红帽卫星6在多台服务器上配置了额外的任务负载,以降低单个卫星服务器上的任务负载。
在包括Foreman项目在内的红帽卫星和许多上游项目所在的开源社区中,系统管理领域的创新也快速增加。这使得红帽卫星用户能够一直处于系统管理创新的前沿。通过开源架构,红帽卫星融合了开源社区的最新创新成果,并且以全面支持并经过认证的解决方案提供给企业。
上市时间
红帽卫星6目前已经在 https://access.redhat.com/products/red-hat-satellite/网站向拥有有效订阅协议的红帽卫星客户开放。
引用语录
Joe Fitzgerald,红帽云管理部门总经理
“随着IT环境的不断演进而支持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企业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并难于管理。基于创新、开源管理技术的红帽卫星6是针对传统应用与云基础架构的有效补充,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具有高扩展性且标准一致的解决方案,为物理、虚拟和云系统提供软件生命周期和配置管理性能。”
Mary Johnston Turner,IDC企业系统管理软件研究副总裁
“随着企业和基于云的数据中心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展,系统管理员持续面临着精简管理流程和工具的压力。转向使用像红帽卫星这样的基于开源数据中心的管理工具,可以使系统管理员实现操作环境的标准化,并且始终处于社区推动创新的前沿。”
Mike Dittmeier,Allegiant Airlines产品经理
“红帽卫星6的新性能使我们能够持续管理1400多个系统,包括初始部署、更新、重新配置和迁移,并且在我们的私有云环境中即可跨多个数据中心和不同环境来完成这一切。时间的节省以及持续遵守内部政策和标准可带来无价的收益,开发运营团队的能力也提升到了新高度。全球范围内的变动只需在几分钟内便可完成管理,省去了以往数天的时间。红帽卫星是我们增长和实现发展计划的基础。”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