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IT交付模式 IBM整合管理服务推动下一代IT服务落地中国

日期: 2012-05-31 来源:TechTarget中国

  今天,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国科数据中心举办了IBM管理服务中心开业仪式。作为落实2012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在中国“3+3”战略,推动中国“下一代IT服务发展”的重要举措,IBM管理服务中心将担负起为企业提供具有协作、前瞻、整合、灵活四大特点的整合管理服务、推动“下一代IT服务”在中国发展的重任。

  作为IBM在国内的首个整合管理服务中心,它更加侧重为企业提供整合的管理服务,帮助企业从战略的角度以及整合的视野,全面梳理IT架构和IT管理支持体系,并通过服务客户需求的灵活配置的IT服务方式使IT真正成为业务发展创新的推动力。投入使用后,IBM管理服务中心将为企业提供包括数据中心管理服务、工作区管理服务、企业管理服务、及技术支持管理服务在内的四大类别服务,充分满足企业现阶段的IT管理需求,助力CIO向“服务整合者”角色的转变从而驱动企业的智慧成长。

  与会同时宣布IBM全球科技信息服务部苏州分公司成立,该分公司今后将进一步扩展IBM在苏州及长三角区域的IT服务支持,深化在二、三线城市的服务网络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亦农先生,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罗丽女士,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整合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鞠立女士,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整合科技事业部整合管理服务总经理邱湘营女士,IBM华中华东区总经理张少刚先生,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 管理服务实施部总经理吴锦源先生,以及苏州工业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宁先生、苏州国科综合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宗根先生等领导共同出席了开业典礼。

突破传统IT交付模式 IBM整合管理服务推动下一代IT服务落地中国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罗丽女士表示:“IBM管理服务中心的落成是IBM “3+3”中国服务战略落实的重要步骤。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企业用户对于IT管理的性能稳定性,功能性,持久性与高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BM管理服务中心将利用自己专业的人才,工具和技术,以企业的业务发展为导向,结合企业长远业务发展需求,全面整合梳理企业IT架构和IT管理体系,通过灵活配置的服务方式使IT正成为业务发展创新的推动力,以满足现阶段企业的IT管理需求。同时,随着中国东部的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对于IBM整合管理服务的需求增长,GTS将进一步扩展在区域IT服务方面的支持能力。”

突破传统IT交付模式 IBM整合管理服务推动下一代IT服务落地中国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整合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鞠立女士表示:“中国企业正在经历快速增长,经济环境快速变化与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此时CIO需要更加灵活的IT交付方式帮助他们面对日益增加的业务变化的需求。IBM整合管理服务可以根据中国企业的具体需求,为其量身定做适合该企业自身发展的IT交付方式,并利用IBM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全球最佳实践和方法论,为中国企业在特殊时期实现智慧的成长。”

  2012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3+3”服务战略

  今年年初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发布了“3+3”中国服务战略。IBM指出:当前的环境下,政府、企业与组织正在追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智慧的成长模式。同时,传统的IT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CIO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并面对日益增长的企业需求和大数据所引发的安全风险。虽然面临大数据时代的巨大挑战,但是以云计算、业务分析与优化(BAO)、移动互联及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创新的IT技术与应用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与变革动力。CIO应转变成为“服务整合者”的角色。

  随着CIO角色的变化,“下一代IT服务”时代也随之到来,它以“协作、前瞻、整合、灵活”四大特点,带领企业突破传统IT管理与运营模式限制,成为IT与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推动新时代下中国IT服务产业的发展,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提出了“3+3”IT服务中国战略,即:“帮助中国IT服务产业打造健康的IT服务生态系统”;“将全球领先的IT服务模式引入中国”;以及“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3大目标;开拓一个新模式即整合管理服务,打造云计算及云数据中心两个新平台,扩展服务执行、区域服务和IT支持服务能力3大服务战略,在中国推出“下一代IT服务”。

  IBM管理服务中心,多重优势确保卓越服务

  此次成立的IBM管理服务中心是IBM GTS该战略在中国落地的重要举措。

  该中心是IBM在中国境内首个管理服务中心, 将通过IBM专有的安全网络与IBM另外5个位于国内的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共享IBM内部的技术与工具资源,为客户提供整合管理服务。投入使用后的IBM管理服务中心可以针对企业的各种不同需求,灵活的提供涉及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范围,具体包括:一,数据中心管理服务的数据中心托管、数据中心现场运维、IT监控、服务器和存储管理、备份和恢复管理、数据库管理、中间件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等;二,工作区管理服务:帮助台服务、桌面支持服务、PC部署服务、软件分发服务、资产管理服务等;三:企业管理服务:信息安全管理服务、网络管理服务、基础设施恢复服务、工作区恢复服务等;四,技术支持管理服务:多厂商硬件技术支持服务、多厂商软件技术支持服务、管理服务等。

  完善、高质量的整合管理服务需要具备有出色的服务交付能力保障,作为管理服务市场的领先者,IBM在规范流程、先进工具、专业人才方面独特的优势为此做出了保障。首先,IBM数千名致力于中国客户IT 架构规划与转型、运营维护、外包管理的专业服务队伍,国内设有多处全球交付中心,加上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和经验、完善的人才招募及培训体系,以及促使人员技能持续提升的机制,可调动的全球技术专家资源,实力雄厚的技术力量让IBM管理服务中心自诞生就拥有了出色的本地化专业服务能力。其次,全球统一的标准化流程为服务提供的一致性与质量提供了保证,IBM苏州管理服务中心遵守全球标准化的,基于ITIL V3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了IBM全球最佳实践的服务管理流程 – IBM Tivoli Unified Processes (ITUP) 。此外,通过业务视角的基础架构监控平台,符合ITIL V3标准的流程管理平台 ,全方位多手段的展现和报表系统 ,IBM用自身专业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保障了高质量服务流程的实现。

  此次,苏州国科数据中心是IBM参与咨询、设计、集成和实施的亚太地区至今唯一获得Uptime Institute 最高等级——TIER IV认证殊荣的世界最高等级数据中心。这也是IBM选择苏州国科成立IBM管理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

  苏州国科数据中心建筑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其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能力,以及专业化的服务保障都为IBM管理服务中心提供卓越服务提供了保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国科数据中心的电力系统、空调系统、网络系统等均采用了双冗余配备,其中电力系统可靠系数达到99.99%、网络连通性达99.9%,能够为客户服务提供优质的全面保障。

  突破传统IT服务模式的局限,IBM整合管理服务以灵活前瞻的IT服务模式领跑中国IT服务市场

  当前,新的科技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驱动企业实现更智慧的成长模式的重要推动力,但传统IT管理与运营模式已难以充分发挥这些新技术的价值,CIO需要转变自身角色成为服务的整合者,通过利用内外部资源与协作的进行管理和运营IT的模式转变,IT服务也进入了“下一代IT服务”时代。

  顺应企业IT管理需求的变化, IBM 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提出了将领先的IT服务模式引入中国的目标,以及开拓(Explore)整合管理服务模式的服务战略。通过IBM整合管理服务,企业最终将实现自身IT架构与管理模式的变革,并集中更多资源投入到业务层面的核心能力建设,实现重塑IT以支持企业连续不断的业务创新,助力CIO转型并驱动企业的智慧成长。
 
  作为IT服务的领导者, IBM推出的整合管理服务是具有全球最佳实践的管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以整合的视角帮助企业梳理自身IT管理体系与流程。IBM整合管理服务充分体现了 “下一代IT服务”协作、前瞻、整合、灵活的特性。

  • 协作:该服务模式下企业与服务提供商之间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紧密互动与长期的协作,帮助企业从长期战略需求入手,实现对IT的管理,并及时应对外部变化,满足中国高速增长型市场的变化需求;
  • 前瞻:管理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前瞻的业务洞察,实现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并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IBM将结合自身的IT技术领先能力、全球多年的IT服务经验、深入的行业洞察,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技术也的业务洞察的IT服务;
  • 整合:IBM还可以根据企业业务发展的具体情况,帮助企业梳理、设计整合的IT架构,并根据企业的特点通过外包、内包、共同运营等各种方式实现在整合IT架构下对IT环境的高效、灵活的管理与应用,推动企业业务发展与创新;
  • 灵活:整合管理服务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打破了传统以项目驱动,或者全外包模式的缺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现状既可以选择现场运维、也可以选择远程监控等模式。IBM完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灵活的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服务模式。

  自2011年IBM整合管理服务在中国发布后,已经取得了令人关注的进展。在IBM管理服务在中国已经开展的业务中,包括:监控总控中心服务、信息安全和风险服务、服务器系统运维、呼叫中心业务、资产维护管理、企业服务管理、业务拓展支持服务、网络技术支持等。在具体的合作项目中,IBM帮助光大银行提供了从数据中心托管与监控、存储监控、网络监控、备份、恢复管理和生产控制及软硬件维护等一系列服务。同时,IBM通过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水平协议”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保证了所提供的各项IT服务全天24小时的高品质交付。 目前,光大银行通过与IBM的紧密合作,将自身信用卡核心系统的生产中心设在了北京,在上海设置了灾备中心。实现了对其核心发卡系统、前置系统、风险欺诈系统及其他支持系统的外包。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IT处理与支持能力。IBM利用自身的主机系统帮助光大银行运营其信用卡的核心发卡系统,全面支持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扩张。通过该项目,光大银行实现了系统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完备的灾备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等成果。同时,光大银行还通过使用专业的数据中心机房、大量使用本地化资源以及实现远程灾备支持模式大幅降低了IT运营成本。

  IBM整合管理服务也为世界上很多企业通过IT驱动企业的业务转型。在与韩国SG公司的合作中,由于生产和运营效率的提高,IBM帮助用户有效降低了成本。每年每个分支机构的单位成本降低12%,6年平均成本降低33%。而通过IBM整合管理服务的 24×7 综合监控,客户能够轻松掌握整个 IT 基础设施的运行和功能状态,并通过防止故障和定期检查,将故障率减少了54%。IBM整合管理服务正在用不断体现的“价值”赢得更多企业用户的认可。

  IBM领跑 “下一代IT服务”

  作为IBM全球服务核心部门之一的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不但鉴证着IT服务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IT服务领域的领导者。在整合管理服务、云计算、及数据中心服务等领域的能力,将保障IBM GTS成为“下一代IT服务”实践者与推动者。

  在数据中心领域,IBM拥有业界最庞大的基础架构专家库,以及35年的数据中心管理经验。IBM正在管理着超过480个客户数据中心及IBM自己的数据中心,以及250万个桌面及50万个非IBM设备。在IBM遍布全球的近40万员工中,拥有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架构师、设计师与工程师。这些专家人才组成了IBM世界级的服务团队。同时,IBM在中国也建立了强大的服务团队与服务网络。

  在云计算领域,IBM是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领导者。云计算现已经成为IBM 2015年路线图四大核心发展计划之一。作为这一路线图的一部分,IBM 预计2015年云计算收入将达到70亿美元。目前,50% 全球财富10强和财富50强的企业在采用 IBM 私有云,80%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在应用 IBM 云功能。2011年IBM的SaaS 用户已达1900万,自此IBM 成为业内最大的 SaaS 提供商之一;IBM已经成为全球公有云发展的重要领导者和推动者。目前,约有100万企业级客户的应用运行在IBM的云平台上, 每年有超过1千亿美金的商业交易,每天有450万笔交易通过IBM的公有云平台开展业务。IBM的公有云体系能够有效保证客户业务使用的高连续性,通过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保证企业用户99.9%的业务连续性水平。

  在外包服务领域,IBM实行全球化运营,拥有广泛的全球交付网络。目前在全球五大洲拥有50多个交付中心拥有超过1万名员工,能够以40多种语言为客户提供无缝的外包服务。IBM在中国有五个交付中心,这些交付中心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大连、深圳和佛山。IBM独特的全球交付模式涵盖了人员、流程、分析、安全和知识产权资产等五大关键领域,可以以多种方式全面满足客户的特定要求,帮助优化客户的运营。

  强化区域IT支持能力,IBM GTS 分公司落户苏州

  区域发展一直是推动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在中国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IBM 认为只有深入本地,才能准确了解和把握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IT服务。只有本地化服务团队,才能更好地帮助周边区域提升对本地各项产业的规划、服务和决策能力,并深入行业,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商业变革。推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助力企业走上管理转型与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了支持中国客户的业务发展,IBM近些年不断加强在2-3级城市的IT服务支持。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苏州成立分公司成立后,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在中国的分公司已经达到13家。 随着本次IBM管理服务中心开业,及IBM 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分公司落户苏州,不仅为苏州带来了国际先进的IT服务理念、方法与实践,还将极大促进苏州本地企业的管理转型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