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业界领先的应用交付与云服务提供商,思杰的产品Citrix NetScaler功不可没。NetScaler通过卸载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加速应用程序和服务性能以及整合安全的特性,使应用和基于云的服务运行品质提升五倍。最近,思杰推出了新版本NetScaler 10,将其打造为业界先进的云计算网络连接平台。
2012年9月11日,思杰全球网络及云计算产品业务部副总裁暨总经理 Klaus Oestermann(贺迪文)来华,与媒体分享了思杰在云网络产品发展方面的战略规划,介绍了NetScaler 10爆发的云能量,还有大数据等热门话题。
思杰目前给自己的定位是实现安全移动办公与云服务。“思杰在云服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而网络产品更是关键。”思杰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分析,“云计算像用电一样,但发电后得通过电网输送,网络就像电网这样的通道。”
所以,网络不仅要快速还要安全。思杰的网络产品NetScaler起着关键作用。
三年前,思杰就向用户推出了免费NetScaler影像服务,可在小范围部署。随着企业规模扩展,思杰就向用户推荐收益共享模式,按需付费使用NetScaler许可。
上图是思杰的业务线,其中桌面虚拟化占58%份额。
去年云网络业务占到思杰全球业务的18%,比重不高但增长最快。贺迪文表示,“正是由于我们思杰在桌面虚拟化市场上是领导者,所以我们在推出云网络技术之后,也要比市场上同类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像应用交付控制器市场上的厂商增长快很多。”
根据Gartner研究,云网络市场将从2011年的26亿美金增长到2015年的45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
目前,云网络市场上的主要趋势有:网络一层到三层的不断的扁平化以及网络四层到七层的整合。“思杰在引领软件定义网络SDN潮流,”贺迪文说,“未来我们会加强网络第二层到第七层的整合。基于云的平台,把云和SDN网络、内部发布网络、Web应用、视频、移动应用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据悉,思杰远景目标是不断发展应用交付业务,不断优化数据中心与各项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关注企业总公司和分支机构之间的通讯、数据的传输,以及企业和他们终端用户之间的信息的传输。也包括企业和自己的员工以及企业和自己的最终用户之间的通讯。
在云交付方面,既包括SaaS软件即服务以及相关的安全解决方案,还有像亚马逊提供的基础架构服务IaaS与平台即服务PaaS。
思杰NetScaler 10的发布将改变应用交付于云网络市场。NetScaler 10采用了全新Citrix TriScale技术,让各种规模的企业都能轻松地“向上、向内或向外”扩展网络。
在灵活性方面,借助NetScaler软件的按需付费许可证模式,可按需以5倍的速度向上扩展设施灵活性;在简便性方面,可将40台管理设备整合成一台,不影响功能与性能;在扩展性方面,将32个系统扩展成一个集群,将速率从50GB提升到1.4TB。
每天有大约75%的互联网用户通过NetScaler连接到互联网。“在中国,思杰云网络也增长快速,”思杰大中华区网络及云计算业务部总监李乐贤表示,“2012年,云网络平台的产品增长超过百分之百。”
中国用户对应用交付平台的需求主要有:网络七层高性能交付、数据安全防护、按需求增长、简单管理、单一多功能平台以及虚拟化与云技术融合。李乐贤说:“针对用户需求,思杰提供各种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Web应用交付与安全、数据中心虚拟化、私有云连接公有云、桌面虚拟化与广域网优化加速。”
下面是贺迪文对于思杰云网络战略、NetScaler与大数据等话题的看法分享。
据悉,CloudBridge能从网络层面可以连接私有云和公共云,CloudStack和OpenStack也有类似的功能,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贺迪文:在设计理念上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像CloudStack、OpenStack这些产品本身是不具有第二层通讯传输通道,而思杰的CloudBridge有一个第二层的传输的通道。CloudStack与OpenStack只是把一些工作负载传输到一些不同的云平台上,但是CloudBridge是真正实现了各个数据中心之间的通道上的连接,而且它可以实现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和外部的公共云平台之间的连接。
关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从长期来看比如说五年、十年,这个软件定义网络和实体的网络设备是有什么样的关系?有没有可能最终会取代实体网络设备?
贺迪文:回答是否定的。软件定义的网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实际我们物理看到的这些网络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很多大型企业、大型电信运营商,他们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物理网络资产、网络设备,增加第二层到第三层扁平化的软件定义的网络,但是这个软件层是不可能取代物理的网络可以提供的这些网络路由、交换这些功能。
从理论上讲,你可以说网络可以完全是在软件的基础上来搭建起来。企业规模扩张后,用户会继续拥有现有的这些物理网络资产、网络设备,在物理网络之上还会增加SDN这一层,实现整个物理网络资产更好、更优的管理,同时降低成本。
思杰就是推进在物理网络设备基础之上,增加第二层到第三层的SDN网络的主导厂商之一。我们通过在物理网络上部署第二层到第三层的软件定义网络就能够保证这个网络是具有应用或者服务的自适应、自认知的功能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现有的物理网络基础之上再添加SDN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我们通过这个网络要交付什么样的应用、什么样的服务,然后实现第二层到第三层的优化和整合。
还是关于SDN这个话题。刚才您也提到VMware收购Nicira,推出了关于很多协议。思杰这边有没有与Nicira对应的产品?评价一下VMware最近在SDN领域的行为。
贺迪文:首先说明,VMware关注的是网络的第二层到第三层,主要做路由与交换。思杰关注的是第四层到第七层网络的优化和整合。思杰网络加速优化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跟Nicira还有Cisco的产品,以及其他厂商产品很好的兼容,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现在NetScaler 10只能支持思杰自己的产品,如MPX、VPX和SDX,未来它是否可以在其他厂商的产品上运行呢?
贺迪文:可以的。现在NetScaler 10不仅可以在物理设备上使用,也可以在虚拟设备上使用。虚拟的NetScaler的影像已经可以在VMware、微软的系统管理平台,还有我们自己的XenServer平台上使用。加载了NetScaler 10的程序系统管理平台,可以应用在任何的服务器上。而且一些交换机的厂商也在他们交换机的产品上部署了NetScaler,例如Intel刀片交换机就已经部署了NetScaler。
NetScaler 10三大特点:灵活性、简便性和可扩展性,在管理方面,特别是针对32个系统集群的时候,它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贺迪文:其实32个系统的集群是最难实现的,因为这个集群的解决方案我们是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开发建设出来。管理软件是集群平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在NetScaler整个管理模式上建立了一个管理的框架,我们把它叫做指挥中心。
这个管理架构上本身就配备了一套非常强大的API,可以跟外部第三方的工具整合。比方说NetScaler管理架构上有个管理模块叫NetScaler AppFlow,通过这个AppFlow你就能够了解到在NetScaler上运行的各种不同的应用的表现与性能。此外,还可以跟外部的第三方的工具连接在一起,比如通过Splunk这个工具,可以去采集到NetScaler上所有的日志,了解相关的运行数据,然后你再做出一些管理上的决定。
如果你把NetScaler 10部署到NetScaler VPX这个虚拟的设备上,就可以将这个管理框架跟你的微软的管理架构连接在一起,用微软的操作管理平台就可以来管控你的NetScaler VPX。
现在大数据是业界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话题,思杰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贺迪文:其实思杰在大数据领域也有很多技术创新,比如说NetScaler的产品,该产品用于提升数据库的容量。我们有一部分投资用于开发大数据可视性的工具,如现有的NetScaler AppFlow,它可以集成像Splunk第三方厂商的产品。
思杰一贯支持开放的标准,与更多的数据库平台整合并连接。例如,NetScaler可以在一些传统数据库前端运行。同时,现在许多数据库都是关联在一起的,像Oracle的数据库,微软的数据库都是关联在一起之后,所有连接起来的数据库上海量数据都是通过前端NetScaler的平台来进行负载平衡。对数据进行检测,并且生成日志,实时发布、实时共享,让你采取合适行动。在未来我们还会支持更多的数据库标准,数据库技术,现在我们正在研发过程当中,具体的细节还不方便透露。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XP安装桌面虚拟化客户端报错
使用恩杰的桌面虚拟化,win7及以上系统无报错,但在XP客户端安装 citrix receiver […]
-
思杰被评为企业移动性管理行业领导者
行业分析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在其2015年12月Forrester Wave报告《The Forrester Wave:2015年第4季度企业移动性管理》中将思杰评为“领导者”。
-
应用交付控制器魔力象限领导厂商 思杰九连冠
近日,思杰表示凭借其市场领先的应用交付控制器NetScaler的出色表现,连续第九年被Gartner纳入应用交付控制器魔力象限领导厂商。
-
潍柴动力以思杰桌面虚拟化支持全球化数据安全
潍柴动力终端设备频繁死机、故障、病毒泛滥等大大影响了正常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业务系统不断更新换代,运维管理繁琐、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