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专家:液冷不适合商用数据中心

日期: 2008-03-23 作者:Adam Trujillo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TechTarget最近采访了APC公司研发部门的首席技术官Neil Rasmussen,获取了有关数据中心散热方法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包括他对最近所热炒的液体散热方式的一些看法。以下为这次会面的谈话摘录。

  人们在谈论数据中心液体冷却时把它当作一个新生事务,但也有人说,液冷方式在数据中心中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是这样的吗?
  
  人们在谈到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的历史时往往将问题简化。实际上,液体可以是氟、水、乙二醇防冻混合物,以上所有的冷却方式都是液体冷却;区别在于液体在什么位置。

  当热密度大到无法随空气释放的时候,大型主机就会出现问题。空气散热是有限的,空气所能携带的热量远少于相同体积的液体所能携带的。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小,而它们的密度不断增加,在某些点上我们用空气再也不能冷却它们,而必须直接用液体来冷却。这就是大型主机上发生的事情,人们不得不使用液体。没有人愿意把管子通到所有这些设备,但是不得不这样做。

  目前的能量密度和能量消耗和大型主机时代又有所不同,而这也使得人们可以重新采用空气冷却。

  为什么数据中心转而采用强迫式空气冷却?

  空气冷却的巨大优势在于用空气无处不在。如果服务器采用空气冷去。那么它被设置好后就可以不在操心——它自己可以解决问题。而空气去哪了?它们消散开了。采用空气使问题得到了简化。

  如果每台服务器都采用水,那么除非能插上水管,否则就无法使用。空气冷却的优势比较之下就十分显著,人们可以把服务器放到任何地方使用。每几米内都会有电插座,都会有通风管道。空气无所不在,但并不是到处都有水。没有那种挂在墙上随时可以拉过来使用的水管。

  但是我们现在遇到了密度的问题。为什么?

  三十年来采用相同构造方式的传统的数据中心,都是带有活动地板的大房间,可以提供每架5kW的电能。10年前,没有一个机架会超过5kW。但是现在,任何一个制造商的一个满载的刀片服务器机架都会消耗25kW。没有人预见到会出现这样的能力密度。我们目前面对的问题是传统的空气冷却结构正在受到新的能量密度的挑战。

  当今的市场趋势是所有的企业应用都转向采用刀片。刀片具有性能的优势,易于配置等种种优点。但是这些刀片服务器和传统上设计的数据中心并不是非常匹配。

  数据中心正转向液体冷却来解决问题?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基本的解决方案。一种是重新设计所有的服务器,将水管安装到它们上。因为水可以处理更大冷却密度。这是以往大型主机采用的方法。对于这一方案有很多讨论,因为历史上曾经采用过这一方法。

  这可能确实对超级计算机有益,这种情况下你具有一列一列的相同的刀片服务器设置。当Lawrence Livermore (美国国家试验室)建立起一个计算机室的时候,他们安装了5000台服务器,打开开关运行了四年。然后他们将其关闭,加入新的配置。这是直接采用水冷却的很好的应用,因为它每次在几年内保持静态。

  这种方法能否适用于传统的数据中心?

  如果你将直接水冷方法应用于那些需要经常更换设备,不时在各处增加一些东西,为了商业应用模式的变化而不停移动设备的场合,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好主意。在这种环境下它会造成很多混乱。

  在我和数据中心管理员接触中听到的最主要的抱怨是他们被许诺的将会用于数据中心的设备最终往往得不到实现。去问问那些数据中心设计者,当数据中心配置完毕后,到底有多少设备是最初计划采用的,而有多少又是其后更改的。一般来说更改的要占50%以上。

  服务器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设计一个结构化的冷却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了。此外,数据中心中也不仅仅只有服务器。它还有路由器、配线架、存储设备等等。采用水冷却会是很不实用的。能够采购你所需要的任意产品的灵活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你买不到一款带有水管连接的服务器。即使现在所有人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也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够有一整套产品供给一般用户使用。

  你认为将来数据中心冷却会怎样发展?

  我们认为空气冷却可以应付大大高于5kW/架的需求。我们相信我们能够25kW。当达到50kW/架的时候,我们都认同那是极限。有人认为刀片服务器将采用50kW/架,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在过去几年里面,大家都在降低芯片的能量消耗,这同我们五年前所看到的是大相径庭的。我的看法是每架会保持在25kW或以下。

  地板是一个问题。我可以将空调设计成任何我需要的形状,但是问题在于如何让空气流通。如果我处理25kW的空气,那么将会有120mph穿越地板层。将这些空气移动一定距离也是非常低效的。这需要大量的能量。风扇所耗的能量比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还多也并不稀奇。

  我们的方法是将空调设置到IT设备附近。我们可以根据你所需要的密度进行多种不同的设置。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