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英特尔虚拟化技术(上)

日期: 2008-08-28 作者:一个人的战役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说起虚拟化技术,可谓是近几年来企业级应用领域里最火热的一个词汇。笔者从多方面了解到一种说法,说虚拟化是被媒体和厂商炒作,才得以如今的火爆,但自身并没有宣传中的那么“邪乎”。其这么说,不如说虚拟化技术可以为企业的IT系统带来变化,带来利益。可能这种利益在短期、小规模内看不到什么成效,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虚拟化技术可以解决当前服务器领域内服务器数量过于庞大、利用率低下和可靠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但最明显的其实就是为用户降低成本。通过虚拟化技术的整合功能,可以有效帮助服务器整合而减少服务器数量,由此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


  尤其是在x86架构服务器平台上,由于x86服务器如今得到更多关键领域的关键应用,因此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被业界普遍看好,成为热门也是当仁不让。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称,虚拟化在2012年之前将一直是对改变基础设施和运营影响最大的趋势,到2009年,x86服务器将安装400多万个虚拟机。虚拟化也不再是单一的服务器或单一的硬件层次,它是结成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软件和服务,从而组成异构的环境,因此虚拟化是需要多方面领域联合进行的。


  英特尔作为IT领域的核心芯片制造商,不仅为行业提供先进可靠的硬件产品,同时对于虚拟化技术也有一定的成就,通过对虚拟化硬件层的支持,可以提供效率更高、性能更优的本机虚拟化能力。同时应用在多核、多虚拟机环境下,通过和海量存储系统的整合,实现在异构环境下与数据中心的灵活调动。


  但在人们的观念和应用中,虚拟化技术更多的则是通过软件虚拟机监视器或管理程序来实现,比如VMWare、微软、Xen都推出了大量的虚拟化管理程序。这些虚拟化软件产品在虚拟化方案部署当中,是基于硬件层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抽象层,以支持每个操作系统在虚拟机中控制基础硬件。虚拟机监视器在统一硬件平台上同时支持多个虚拟机,从而使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存在于一台服务器上。


  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虚拟化技术应用方式,软件在有限的服务器资源上通过更多的虚拟机进行更多的应用。如果说虚拟化技术通过软件进行管理被称为硬件资源共享,那么这种共享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比如在能耗、性能和可支持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当然导致这些不足是由于操作系统主要是来控制基础硬件,而非进行资源共享。


  英特尔作为硬件厂商,无论是从自身还是从行业需求,理应从硬件层考虑,提供给客户一个从硬件层支持虚拟化同时又可以很好的同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相结合的方案,将整个IT系统提高效率、性能和可靠性。于是,英特尔的虚拟化VT技术,以硬件支持为基础,配合软件支持,提供给客户前所未有的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其实英特尔虚拟化VT技术是一种设计更简单、实施更高效和可靠的方法,也是首个x86平台的硬件辅助虚拟化解决方案,实现包括计算、存储、I/O处理在内的整个计算平台的虚拟化。由于增加了对硬件的支持,因此可有效提高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的效率和能力。英特尔架构基于环路特权概念,其中包括四个特权等级:Ring-0、Ring-1、Ring-2和Ring-3。其中Ring-0定义了最高的特权等级,它是专门为原始环境中的操作系统定义的。


硬件虚拟化



 
  通过纯软件模式处理虚拟化的方式是在特权级别最高的一级Ring-0中运行虚拟机监视器,从而将操作系统降到Ring-1。尽管此方法比较奏效,但却在环路混淆、未截流指令、过多页错、CPU状态上下文切换和地址空间压缩等方面存在一些挑战,从而导致解决方案在性能或可靠性方面出现问题。


  而目前的x86服务器处理器在通过虚拟化部属时需要复杂的软件应急方案,而英特尔VT技术则通过在一个新的环路层根层中运行VMM来消除这些虚拟化漏洞和对应急方案的需求,从而保持传统的环路结构,也就是将ring-0用于操作系统,而Ring-3应用于应用软件。


  其中针对CPU虚拟化是英特尔在2005年推出的英特尔虚拟化解决方案的第一步,而随后在第二年的三月份,英特尔发布了针对直接I/O访问的VT-d技术规范。


  VT-d技术可在芯片组中为DMA重新映像和直接分配提供硬件辅助。通过支持硬件中的DMA重新映像,VT-d可加强对内存保护的支持,以防在直接内存读取过程中出现错误代码,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虚拟机监视器还可以使用VT-d将I/O资源直接分配给特定的虚拟机。直接分配使未更改的客户机操作系统能够直接获取崭新的物理设别功能,而虚拟化软件提供商却无法通过编写模拟驱动程序来获得这些功能。同时,英特尔对于内存虚拟化也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发,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提高虚拟机监视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虚拟机监视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