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在中国:小荷已露尖尖角

日期: 2008-11-09 作者:唐琼瑶 来源:TechTarget中国

VMware公司于2008年11月4日在北京举行了2008虚拟化用户大会。VMwar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Mike Clayville莅临大会,就VMware的发展远景、虚拟化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和发展以及金融危机对VMware的影响等问题接受了TechTarget中国的采访。

  TechTarget中国:您在大会的主题演讲中介绍到,目前财富100强的所有企业以及财富1000强的84%企业都采用了VMware公司的虚拟化产品。北美市场对虚拟化的接受程度看上去成熟度较高。VMware已经进入中国数年。相比之下,您是如何看待中国虚拟化市场的成熟度?

Mike Clayville:我对中国虚拟化市场的发展感到非常兴奋。今年的虚拟化用户大会有三千多名参会者,是VMware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虚拟化会议。也许,很难把中国市场和北美市场进行比较。但是与亚洲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对虚拟化技术的热情是比较高的。

1999年,我们在北美售出第一款Workstation。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北美市场取得今天的成绩。但是,在中国,我们仅在四年前才开始进行销售。我相信,中国的虚拟化市场将快速成长。其中有很多因素将推动虚拟化的进一步发展。就我个人而言,有两点感受比较深刻。

  一,中国的基础设施较新,没有太多的遗留设施所带来的问题。这样,用户易于转移到新的计算模式,实施虚拟化。

  二,中国的决策者愿意接受新的技术,并不会因为新技术有可能带来的风险而回避。虚拟化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他们愿意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接受并认可。

  事实上,有的解决方案对虚拟化提出了需求。我们看到这样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的需求量很大,例如绿色IT。虚拟化技术是能够实现绿色IT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此外,高可用性、应用程序的稳定性等其它解决方案在中国的需求也很大。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的可用性和稳定性程度是x86服务器过去无法达到的。另外,我们还发现, 很多用户对容灾(DR)很有兴趣。而虚拟化技术在简化灾难恢复过程,降低维护成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TechTarget中国:VMware在介绍目前的中国客户时,例举了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大公司。VMware的客户定位是主要面向这样的大型企业吗?

  Mike Clayville:大型企业是我们在中国的一部分客户。事实上,我们更多的客户来自于中小企业,约占80%。如果采用虚拟化,中小企业在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上将节约60%~80%。也许,节约的绝对值比较小,但所占比例却相当大。所以,对中小企业而言,虚拟化技术更加具有吸引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意识到虚拟化的价值,这项技术能够为其带来好处,所以他们非常乐意采用虚拟化。在演讲中,我展示了现在已经有很多中国公司使用了虚拟化。有些客户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了10:1或12:1的服务器整合率。

  中国现在发展快速。由于使用虚拟化能获得巨大成功,加上中国自身的发展,对基础设施有较高要求,虚拟化正好能满足这些需要。我们有个客户在使用虚拟化后,数据中心的面积减少了70%到80%,同时降低了能耗和冷却要求。节约程度可以达到70%,甚至90%。可以说这能为中国减轻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压力。通过完整的虚拟化,原来搭建和运营一个数据中心所需要的费用,现在可以用来搭建和运营八个数据中心。

  TechTarget中国:VMware在开源虚拟化的进展如何?目前是否能够支持异构环境的管理?

  Mike Clayville:目前加入联盟合作伙伴计划的数量已经达到600多家。合作伙伴可以去我们的社区获取资源,利用开源代码开发业界领先技术。这600多合作伙伴不断为市场创造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思科最新发布的Nexsus 1000虚拟交换机,还有McAfee、赛门铁克等安全厂商开发的新安全技术,从而能够透过操作系统之下的,做深层次的安全功能,如入侵检测。通过和伙伴的合作,我们能实现更广泛的方案提供。

  目前,我们的产品能够支持60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250多种不同的服务器,260多种不同的存储阵列。对于客户来说,通过一个控制台,就可以实现对异构环境的管理,这样具有相当广泛的选择自由度。

  TechTarget中国:目前全球所面临的金融危机对VMware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随着微软Hyper-V的推出,VMware将如何应对与微软的竞争?

  Mike Clayville:对于任何的软件公司而言,这次的金融危机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我们公司来说,却占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我们的技术是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客户愿意在虚拟化方面进行投入。从我们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你可以看到,我们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

  微软推出的Hyper-V,到目前为止,还未对VMware造成明显的影响。Hyper-V相对而言还很年轻,不是太成熟,所以,我并不认为目前客户会考虑立刻采用这种技术。

  虚拟化的成熟度分为五个阶段。我们从2001年开始,相继推出了五个不同版本的虚拟化产品。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分离”,是通过Hypervisor实现简单的分区功能。这款在2001年就推出的产品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性能稳定可靠。微软最近发布的Hyper-V和这个产品的功能差不多。但采用这种产品的客户并不是太多,因为更多的客户现在已经进入到整合和包容阶段,考虑减少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数量。在这个阶段中,有一个对虚拟化很关键的功能,微软不具备,那就是我们的VMotion。

  所以,短期而言,我们并不认为微软的Hyper-V能对我们的业务造成很大的影响。打个比方,微软的产品就像自行车,而我们的产品既有自行车、面包车还有法拉利。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想要面包车,甚至法拉利,而不想要自行车。不过,如果有客户需要自行车的话,我们也有,并且是免费的,性能更好。但微软的自行车需要收取28美元。我们的“自行车”占用空间也更小,只有32MB。但微软的“自行车”却占用2G的空间。微软宣布可能在2010年生产“面包车”。不过,我想,到那个时候,大部分客户可能需要奔驰或者法拉利。而且,我们公司在那个时候可能可以生产喷气式飞机了。

  TechTarget中国:中国客户采用虚拟化可能需要一定的过程。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些与会者,发现他们所在的企业还未采用虚拟化技术。但这些与会者都希望通过会议获取更多的技术信息。VMware在开拓虚拟化产品销售市场的同时,是否还有其他市场计划,进一步推广和培育虚拟化技术的中国市场?

  Mike Clayville:我对中国目前采用虚拟化的速度还是感到非常振奋的,事实上,其速度可能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快很多。你提到了对我们虚拟化技术发展的一个很关键因素,那就是“沟通”。我们在这方面有综合的计划,此外还在教育方面有合作。比如,我们和大学合作,把虚拟化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就掌握了虚拟化技术。还有像今天这样的大会,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虚拟化。同时,我们开设一个实际操作实验室,让与会者可以亲身体验虚拟化的作用。这些活动都广受大家的青睐,提前注册人数超过我们的预定人数。我们还提供VMware的认证课程,通过考试后能获得VMware认证。在中国推行虚拟化,沟通和教育是两种重要的方式。

  TechTarget中国:您如何看待虚拟化的前景?未来三到五年,虚拟化技术将向哪些方向发展?

  Mike Clayville:再过五年,我们回顾今天的话,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虚拟化是数据中心最重要的趋势。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以及数据中心的成本结构。可以说虚拟化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数据中心管理方式,现在仅是开始而已。我相信,如果五年之后,我们再次聚集一起探讨虚拟化技术,将仍然具有一样的热情。

  我们认为,技术将朝着更加灵活、高效的方式发展,对数据中心进行管理。

  我们已经推出了一种叫做“虚拟数据中心操作系统”(Virtual Datacenter Operating System) 的概念。它是一种新的架构方式,将创建新的功能,以推进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发展。VDOS在数据中心内不仅提供内部云计算的开发,也提供更加灵活的操作系统环境。这样,我们不仅能支持目前的60多种操作系统,同时也支持未来将出现的新操作系统和新计算方法。它同时还具备与外部云计算紧密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有一种叫做“vCloud”的虚拟云计划,主要帮助内部云和外部云连接起来。从长期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在应用部署方面实现无缝化。应用程序可能部署在内部云,但在需要的时候能转移到外部云。

  在桌面领域,我们认为在应用和数据应该是安装你的身上,而不是安装在硬件上,如PC机。你使用的应用和数据所具有的生命期应该要比任何硬件都要长。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应用和数据部署在云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硬件都可以获取。通过把应用和数据部署在云上,可以进行安全的管理和恰当的备份,实现灾难恢复,具备相当的灵活性。不管通过什么样的硬件,都可以在云上调用应用和数据。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早期的云部署。比如有的客户现在已经在部署VDI,运用在呼叫中心、BPO等环境中。一般在这些环境中,客户围绕着数据,对之加以控制,并进行安全的管理。我们看到客户朝着VDI方向发展,把这些数据放进数据中心。这些创新技术才刚刚起步。我们称之为vClient的计划就是一种面向虚拟客户端的技术。

  VMware所看到的是,现在只是虚拟化技术的开始,虚拟化的未来还相当之长。

  Mike Clayville是VMware公司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负责制定VMware在亚太区市场的战略方向并建立VMware虚拟化技术在该市场的领先地位。他负责公司在亚太区的各方面运营,从销售、渠道、营销、合作伙伴关系和联盟到专业服务,有超过18年的销售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