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上演“三国演义”

日期: 2009-03-29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从上世纪学术界提出虚拟化的理论以来,到后来在大型机上面的实践成功,再到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软硬件虚拟化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虚拟化的演变过程就是IT信息化发展的真实现照。

  为什么虚拟化会越来越普及?

  虚拟化技术,是近几年来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的一个技术话题。如今的虚拟化技术,正在从日趋成熟的主流的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蔓延到网络的各个角落。作为一种高速发展的技术,虚拟化自然有着其本身非常强大的优势,技术发展的背后更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虽然国内的虚拟化市场预热较慢,较国际市场落后很多,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心虚拟化技术。

  加上现今一般企业内的服务器仅能达到15%—30%的系统处理能力,绝大部分的负载都低于40%,大部分的处理能力并没有得到利用,IT投资回报率偏低。同样,存储设备上也有类似的问题。如何让IT资源尽可能多地被用户和应用程序有效使用,一直都是虚拟技术发展的源动力。这不现在又是经济危机,企业在考虑成本之时,虚拟化系统自然就成为了首选。因为虚拟化有着节约场地,成本,能源,带宽等多方面优势,所以普及开来是必然的趋势。

  浅析当今三大虚拟化厂商产品

  在过去一谈到IT虚拟化,我们就很自然的会想到IBM、VMware、Citrix(XenSource)、Parallels(SWsoft)等厂商。但从近两年开始,随着微软的加入,国内虚拟化阵营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今天笔者将重点分析当前国内三家IBM、VMware、微软的的虚拟化厂商的产品。
 
  1、IBM

  在2007年11月的IBM虚拟科技大会上,IBM就提出了“新一代虚拟化”的概念。只是时之今日,成功的案例全并不多见,像陕西榆林地区的中国神华分公司的失败案例到是不少。不过笔者认为IBM虚拟化还是具备以下两点优势:第一,IBM丰富的产品线;对自有品牌良好的兼容性,第二,强大的研发实力,可以提供较全面的咨询方案,只是成本过高,不是每一个客户都这么富有的。加上其对第三方支持兼容较差,运维操作也比较复杂,对于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并且 IBM所谓的虚拟化只是服务器虚拟化,而非真正的虚拟化。

  2、VMware

  做为业内虚拟化领先的厂商VMware公司,一直以其易用性和管理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只是受其架构的影响限制,VMware还主要是在X86平台服务器上有较大优势,而非真正的IT信息虚拟化。加上,其本身只是软件方案解决商,而非像IBM与微软这样拥用各自己阵地用户基础的厂商。所以当前,对于 VMware公司来说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其中包括微软、XenSource(目前被Citrix购得)以及Parallels、IBM公司。所以,未来对于VMware公司来说这条道虚拟化之道能否继续顺风顺水下去还真不好说。

  3、微软

  2008年,随着微软Virtualization的正式推出,微软已经拥有了从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到应用虚拟化、展现层虚拟化的完备的产品线。至此,其全面出击的虚拟化战略已经完全浮出水面。

  因为,在微软眼中虚拟化绝非简单的加固服务器和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他还意味着帮助更多的IT部门最大化ROI,并在整个企业范围内降低成本,同时强化业务持续性。这也是微软为什么研发了一系列的产品,用以支持整个物理和虚拟基础架构。

  并且,近两年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化技术已经走出了局域网,从而延伸到了整个广域网。随着网络、通讯等各种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也正附合微软提出的对物理和虚拟机基础架构理念—–因为服务器、网络、应用程序、桌面—–跨多个管理程序的基础架构应用微软虚拟化技术,将可以通过单一的集中式控制台方便地实现对整个基础架构的管理。

  可以说微软在业内拥有的良好用户基础,不论是在行业应用案例推广,还是跨平台兼容都比其它厂家具备拥有更大的优势。

  未来虚拟化就如科幻片一样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被虚拟化的不仅是服务器、存储、网络,更多元素被虚拟化的概念所淹没,你将无法分辨哪些是虚,哪些是实,这就是最终要达到的——虚拟一切:全球的网络真正变成了一个整体,互联网络中的所有资源会全面地连接在一起,仿佛一个巨型的电脑。你根本不需要关注应用系统本身存在于何处,反正它就在互联网络中。而你只需要关心你的应用系统结构是否完善、计算能力是否足够、数据是否安全。

  接下来呢,科幻片里的一幕很快就要到来了?!最后,附上摘自《终结者3》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打天网获得自我意识的那时起,他就进入了全球成百万的计算机和服务器中。办公室里头的普通电脑、宿舍里头的、任何地方的……他是软件,存在于网罗,没有什么系统核心,无法关闭……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